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孔孟之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708|回复: 0

世人皆醉我独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9 22: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人皆醉我独醒

 

——重读《老海失踪》再识胡发云

 

    翻看以前的旧作,有一篇《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文章,是一篇读后感,发表于2000年,读胡发云的《老海失踪》。1999年1月,胡发云的中篇小说《老海失踪》在《中国作家》发表后,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除国内主要选刊转载,还有多家报纸连载。同年3月,中国作家与小说月报在北京召开作品研讨会,与会评论家,作家给予很高评价。该作品获得1998-1999年度湖北首届文学奖,1998-1999年度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99-2000年度小说月报百花奖,湖北省屈原文学奖。收入中国作家协会编的《1999年优秀中篇小说选》、《大绝唱》、《鲁迅文学奖入围作品选》等小说集之后,2001年又被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直到2004年12月人民网还在连载着《老海失踪》,当时我市的主要报纸也连载了这篇中篇小说,我为此篇作品没有入选鲁迅文学奖而只是一个提名颇有些愤愤不平。

    时隔将近十年,名作重读,又有许多感慨,我对这样一位著名的实力派作家一直关注,胡发云近年来的创作、特别是中篇小说创作,引起全国创作界、评论界及读者关注。自1995年以来的全部中篇小说,都被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重要文学、社会科学选刊转载,并多次收入各种选集,海内外有数百家网站收有胡发云的各类作品。

    但是他是一个不满足的人,他审视自己,在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里,为自己重新定位,于是提出申请,正式退出了武汉、湖北、中国三级作家协会,并奉还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也从未使用过的各类头衔。胡发云认为,搞这种无聊的头衔有辱于一个作家的情商和智商。于是,他成为一个体制内生存、体制外思考的作家。我敬佩这样的人。

 

 

                  世人皆醉我独醒

 

    “老海还活着。”在大山深处与老海共同生活了几年的梅丫痴痴地自语。所有的人都在心底为老海祈祷着,老海没有死,他出了一趟远门,带着尚未灭绝的珍稀动物乌叶猴们到远离人类的地方寻找大自然最后一块净土去了。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认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老海是确确实实找不回来了。

    从越南战场上的军功荣立者到正营级大学生;从老海在省城电视台拒绝在新闻联播中,为北京的一位重要官员在视察过程中加一段没有说过、但是为了某种需要必须加上的指示而在台里引起“新闻违纪事件”到老海在边远的乌啸边发现女峡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乌叶猴而名噪一时;从老海把发现乌叶猴的新闻公诸于世到盗猎者为牟取暴利用乌叶猴制成“三乌补王酒”;从“三乌补王酒”事件到老海目睹乌啸边林区管理员得田为保护乌叶猴而死于盗猎者之手;从老海经过痛苦的反思后毅然抛弃了省城优裕的生活而到了乌啸边林区顶替得田的管理员位置;从计划建立自然保护区到帮助乌叶猴逃避人类的追捕杀戮与盗猎者斗争而失踪。渐渐连成了老海的人生轨迹,在这条轨迹上,老海完成了从乐观的理想主义者到悲观的现实主义者的过渡。

    老海不是一个消极避世的人,“新闻事件”后,他是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到边远的乌河地区工作的,在那里老海发现了女峡,继而又发现了濒临绝迹的珍稀动物乌叶猴,发出新闻报道后立即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但是也从此拉开了乌啸边动植物惨遭毁灭性破坏的悲剧的序幕,这是老海始料不及的,他陷入了深深地内疚之中。

    老海亲眼目睹了乌啸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而产生了深深地忧虑,他反思到人类发现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对大自然及野生动植物疯狂虐杀的过程。老海的理念与信仰与乌啸边人想利用牺牲自然环境中的一切过上好日子的愿望是根本对立的。也就是人类的生存意愿与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理念发生了冲突,这也是人类在物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阵痛。

    老海发现了乌啸边也害了乌啸边,发现了乌叶猴也害了乌叶猴,他觉得自己成了乌啸边的罪人,成了乌叶猴的罪人。他发现自己内心向往的人类原本生存状态是很虚幻的。他既不能强迫人们永远守着风水宝地而心甘情愿地留在愚钝的蒙昧时代,也不能阻止人们放弃对物质的追求而赤手空拳地走向未来。于是老海陷入了“世人皆醉我独醒”或“世人皆醒我醉”的状态里,在那困顿或迷茫中,他不得不从那喧嚣躁动的人世间游离出来了,他从都市隐居深山,但是,偷猎者的枪声仍然搅得他不得安宁。

    尽管老海在思想上充满了悲观的现实主义色彩,但他仍活的很大气、很本色。他带着深沉的对整个人类忧患意识的清醒认识,决然地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悲剧,抛弃都市中幸福的家庭,站在人类另类的立场上,用陌生的、不解的、充满愤世嫉俗的眼光,瞪视着被各种欲望充斥的躁动不安的人类,并最终用自己的生命与之进行冷峻的对话。

    老海失踪了,失踪在了绵绵大山里,但是失踪在大山里,毋宁说是老海失踪在了理想的河流里,他逆流而上,远去了,只留给世人一个背影。

    在老海所在省的电视新闻联播中,人们对他进行了客观的评价:“郝大海同志是继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著名旅行家余纯顺之后又一名为事业而献身的壮士与英雄!”

    有了这样一个评价,老海所付出的一切都有了一番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孔孟之乡-春秋论坛 ( 鲁ICP备06020822号-1  

GMT+8, 2025-4-21 16:09 , Processed in 0.1041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孔孟之乡-春秋论坛

© 2006-2014 SKIN BY KMZ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