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孔孟之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8532|回复: 2

看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0 09: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电影

看电影
  说起看电影,大多数人会想到装修豪华,座椅舒适的电影院,观众在大厅里买桶爆米花或者一瓶可乐,拿着票鱼贯而入,其中不乏牵着手或揽着腰的情侣。这是在快节奏的忙碌生活中的一种健康休闲,想起来就令人心生一种惬意之感。但我说的看电影还不是这个,我说的是好多年前在老家时看露天电影。
  那时县里有电影放映队,巡回到各乡各村放电影。放电影的一般是晚饭前到村里,在村里比较空阔敞亮的地方支起屏幕,架好放映机器。村里人一看到支屏幕,就知道放电影的来了,马上一边嚷嚷着传播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一边往家跑,干嘛呀?回家拿板凳或苫子席子,占地方。“占地方”可是那时候最熟悉而亲切的一个词了,现在想起来,嘴角还不由地露出一丝笑意。从家里拿来板凳或苫子席子,挑最合适的位置,放下自己的凳子、苫子、席子。所谓最合适的位置,就是要尽量靠屏幕近,这样看得清楚,又不能太仰着脸,这样看下来,脖子不得劲儿。现在想想,可能是离屏幕十米左右吧,又正对着屏幕,是大家要占的最好的“地方”。“占地方”完全遵从“先到先得”的原则,你的凳子或苫子席子放这儿了,这就是你的“地方”,晚上你就在这儿看电影,没有人来了把你撵走。这可能是我们能够遇到的少有的公平事之一了,就像我们现在夸赞高考一样。
  明着没人敢抢你的“地方”,暗中做点手脚的事也是有的。你“占”好了“地方”,放心地回家吃饭,吃了饭回来,你的板凳或苫子席子还在,但你坐下后就会觉得不对劲儿,哪儿不对劲儿呢?位置移动了。原来是正对着屏幕中央的,现在怎么偏左一点了呢?你看看右边,如果只放着板凳或苫子席子,好办,给他往右移一下;右边也放着板凳或苫子席子呢,那就一溜地移过去,把自己的板凳或苫子席子移到正中间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板凳或苫子席子偏左了,向右一看,张家老三媳妇已经坐下了,这就有些麻烦。怕事的,只能吃这个哑巴亏;不怕事的,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张家老三媳妇是不会承认动了你的板凳或苫子席子的,反正你也拿不出什么证据,你也只能吵几句,发泄一下怨气罢了。也有气性大的,咽不下这口气,为此动开手的,你抓乱了我的头发,我挠了你脸上几个红印子。当然,这都是“半边天”们在电影开演前给大家加的小节目,不会影响治安,你看吧,电影演了不到十分钟,两个“半边天”就合成了“整个天”,头抵着头,议论起电影里的新媳妇穿的是什么料子的花衣服。

老电影

老电影
  看电影的不仅是本村人,还有外村人。外村人有的是本村的亲戚邀请来的,本村的亲戚已经给他们占好了“地方”,摆好了板凳或铺好了苫子席子,而且泡好了茶水,这类外村人受到的是“贵宾”的待遇。也有些外村人是自己听到了消息,跑来看电影,来到后当然已没有了好“地方”,只得远远地站在乌丫丫的人群后面,踮起脚后跟,一场电影看下来,腰酸腿疼,为了精神享受,只得委屈了肉体。还有些灵活的,竟然爬到树上,墙头上,占领“制高点”,不但能看清屏幕,还能看盯着屏幕的人,收到了“一览无余”的效果。实在没办法的,其实还有一个去处,就是屏幕的后边。那时的电影屏幕,其实就是支起来的一大张白帆布,放映机投在白布上的影像,正面当然清晰些,背面也能看,只是和正面的影像左右是相反的。所以每次放电影,都有一些没占着好“地方”的人到屏幕后边去看。
  银幕上精彩的故事在上演,观众群里其实也暗流涌动。一些大姑娘小伙子其实不是奔着电影来的,他(她)们的心里另有比看电影还要重要的事情。他(她)们也想着成为一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所以用急切的眼神在人群中搜索着自己的搭档,好在银幕的掩护下,和自己的搭档去演好属于他(她)们俩的那部电影。
  那时候可能一年也拍不了几部电影,每部电影一出,都会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电影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紧跟时代步伐。《咱们的牛百岁》《喜迎门》《飞来的女婿》《皆大欢喜》等,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新风俗,确实给人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之感。电影的“教化”作用那时也体现得非常明显,吕剧电影《墙头记》讲了大乖、二乖兄弟两人不善待老爹张木匠,最后被张木匠的老友王银匠耍弄和惩罚的故事,在当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人们把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就称作“大乖”“二乖”。像上面提到的电影《喜迎门》,大儿媳在大家庭里百般算计,不孝敬老人,最后受到家人的感化而转变,大家庭变得更和睦,更兴旺,其乐融融。像这些电影,对净化社会风气,促使民风向善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根据小说名作改编的电影,像《人生》《人到中年》《芙蓉镇》等,更是引起了全民议论的热潮,成了一个时代标志性的文化现象。

电影

电影
  因为电影的“上座率”高,电影里的主演一夜之间就会家喻户晓,成为“明星”,“红”遍全国。但那时的演员名气再大,也不过是多拍几部电影,上上《电影画报》的封面,领个“百花奖”“金鸡奖”什么的,远不像今天的“明星”们“身价”这么高,玩儿得这么花哨,这么热闹。
  后来有了电影院、电视机、家庭影院,电影的产量也越来越高,观众再不像原来那样呈饥渴状态,而是看花了眼,不知道看什么好了。
  后来我也在电影院、在电视机上、在电脑上看过不少电影,但会不会有一部电影,能让我像当年在老家时看的露天电影一样,历经三十多年而念念不忘?我看悬。

杨福前

杨福前
    作者简介:
    杨福前,山东金乡人,现为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对文学怀着朴实执着的信念,酷爱阅读,近来开始尝试写作,在《东西南北》《教师文学》《济南教育》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教育随笔多篇。

点评

请看x.co/ppy(网址) 武汉_肺炎的严重程度不断地升级,关注海外真实报道 git.io/t@ (网址)  发表于 2020-2-12 06:22
海!外直播 t.cn/RxlBL8D 禁闻视频 t.cn/RJvO78K 苏共1928年提出"资本主义危机"论,24大认为"资本主义危机加深"25大认为"已经破产"26大认为"进一步加剧";27大再次确认资本主义陷入总危机.三年后苏共自己危机爆发解体   发表于 2018-9-5 15: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孔孟之乡-春秋论坛 ( 鲁ICP备06020822号-1  

GMT+8, 2024-12-6 18:16 , Processed in 0.0956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孔孟之乡-春秋论坛

© 2006-2014 SKIN BY KMZ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