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孔孟之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437|回复: 0

我的家谱,收藏了多少被遗忘的时光(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2 18: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代田周氏500年
代田周氏世系的基本估计。代田周氏已绵延20代,由于年代久远,旧社会连年战争,兵荒马乱,家谱失传,世系考察只能按年代推算;现在大多采用25年为一代,20代大约500年;
我的家谱是探寻最亲近的祖先。按古制辈份,祖宗10代由远及近为:鼻祖、远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太祖的三个儿子继高、继柳、继梅所形成的三系是如今我们最近的三个家族;鼻祖的三个儿子则形成整个磨头湾村的三大家族;由此上溯到始迁祖周秀远,其后裔构成山脚底、田中间、磨头湾三大宗族。
(一)“代田代三村”
寻根问祖,为祖寻根,探寻祖先历史,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年清明祭祖之际,踏雪寻梅,百里来寻故地,来到了家族的发祥地。
在距古城零陵51公里、地处湘南边陲,有三个自然村——山脚底、田中间、磨头湾,今分属石岩头镇和平村、樟树脚村;我的家乡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宁静的桃源,河畔、田野、村舍,炊烟袅袅,充满田园风光,呈现一幅古朴的村庄图。
在寻根问祖中,家谱是历史的见证者。旧时的家谱是齿录,“齿录”表示抄写、收录、叙用;四川简阳周晓斌家谱记载“自明朝周秀远移至湖南,落业于永州府零陵县开善乡隆庆里大田寺山脚底居住……继因丁口繁衍,分作三宅:一名山脚底,一名田中间,一名磨头湾”。湖广填川的其他周氏宗亲四川简阳三星、简阳平桥乡、仁寿县龚家坝等地家谱亦有同样的记载;因此,周秀远为代田三村始迁祖,不容置疑。周秀远从江西吉安鹅公大丘移居湖广零陵县开善乡隆庆里山脚底,其后代搬迁田中间、磨头湾,合称代田。代田,古时将一亩地分为三份的意思;因此,当地有“代田代三村”之说。后又搬迁金家山、古里周家,总称大田。
湖广零陵县开善乡隆庆里为何地?查阅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但历史记录到县一级;《零陵县志》记载:清初,零陵县划分为12乡、29里,后增加为49里,即有开善乡2里(隆庆里,庆源里),但作为行政区域存在并不长久,民国后消失,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归并于哪个乡镇了?由于县志上也没有明确记载,故只能通过更小的地名——大田寺去寻找信息,初步推断开善乡即今水口山镇。
(二)始迁祖周秀远考
周秀远先祖世系。考察周秀远,先从其祖父周伯元说起。周伯元,生于1233年即南宋年间,婚后生三子,于1265年生子尚德,后又生尚能、尚诚;尚德于1297年生子德兴,尚能生秀远,秀远估计比德兴小几岁,约生于1300年以后。周伯元卒于1301年,也就是秀远出生的前后;尚德卒于1329年,德兴卒于1387年。属于周氏另一支派,在这里不表。
周秀远其人。周尚能生四子:秀远、秀道、秀通、秀达;秀达约生于1320年,由此也可推出周秀远生于1300年左右,即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在位年间。
四川、广西周秀远族谱把周归仁视为共同的一世祖,记载了从周归仁、周敦颐到周秀远世系表,周秀远列为五十一世祖,生二子兴佐、达佐,是为五十二世,随父秀远居住永州府零陵县大田(山脚底)。五十三世永恭,配祖妣黄氏。五十四世祖启,配祖妣唐氏。五十五世世槐,配唐氏。五十六世文琏……秀远往下第八世周思侯(1600年—1644)字遇吉,为明朝山西总兵,明末指挥宁武大战,与李自成农民军决战于宁武关的巨大山口之间。遇吉殉难,宁武虽破,李自成死将士七万余人。
四川简阳平桥乡族谱记载始祖周秀远脉延达佐、兴佐;兴佐、达佐后嗣周诚、周礼、周瑞、周贤。分支脉延至用科之子—鼎;周穗公之子—俊、一联;用稳之子—芳;用鼎、正鼎、正相等适闻开垦四川之音,由楚地(指零陵)入川;四川仁寿县龚家坝等地家谱记载周秀远往下第10世正字辈周正鼎为入川始祖;
明末清初,重庆、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才有“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也为代田周氏入川带来了契机;代田周氏正字辈在康熙年间1722年入川。重庆壁山周志刚先祖于康熙年间1722年从永州府零陵县崇文乡崇文里入川至四川重庆,在永州零陵有继字辈周继祥、周继康、周继相、周继章、周继宣、周继冥等宗亲。
崇文乡崇文里在哪里?零陵历史悠久,每个不同时期的区划都有不同,解放后,零陵几经分离,先是分离出了双牌县,后又分离出去冷水滩,这个地点有可能在零陵,也有可能在冷水滩,十有八九在杨村甸大力元村。
家谱记载,周秀远有6个支系在康熙年间入川,后来族人居住分散、各支派各有所好,家谱失传,新签班次,字辈有变,字形字音也有变。我村族谱记载的字辈:秀、佐、周、文、得、世、廷、思、正、一、登、弘、继、述、昌、应、启、成、康、治;四川简阳周晓斌家谱班辈排行“秀、佐、永、单、文、得、世、廷、思、正、一、登、弘、继、述、昌、应、启、豪、杰”
我的家谱,收藏了多少被遗忘的时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磨头湾宗族的形成
磨头湾宗族形成前的零陵。零陵县志记载,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零陵大旱酿成巨灾,大旱,人食树皮,死尸载道;崇祯年间,零陵地震,大水成灾;清朝顺治三年,永州大旱,米价暴涨,灾民死亡惨重。不难想象当时“十年九不收”与家族的生存状况。
如前所述,康熙年间1722年,代田周氏正字辈入川;那么,正字辈之后是一字辈,这时候已经出生,不过还小;根据这样的推算,一字辈韩继周估计1722年后出生,八九不离十,成年后应该到了1750年左右,从田中间搬迁至磨头湾;这是家族历史的转折,标志磨头湾宗族的开端。从此风生水起,磨头湾经过10代的生息繁衍,已形成一个200多户、400多人的村庄。
磨头湾此前还是蛮荒之地,一片原野;因韩姓人家迁居而得名韩家岭;古往今来,村民们祖祖辈辈从事水稻生产,主要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的手工业是做竹席子,湖南广西一衣带水,他们常到广西搞副业,叫做“上广西”。磨头湾村还是永州人出湘入桂的通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十里一亭”行政架构,而在交通干线上的“邮亭”,是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换马的处所。由于年代久远,这里已找不到“上广西”的驿站。
旧时的乡村是朴素、宁静的,从没有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古时的村里人常矗立于河边,望着那日落日出,等待那时光流逝。在河边的村口,有一荷塘,韩继周从田中间迁徙至此,最初在塘边建房;沿着荷塘的小路,我并没看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池塘的周围是一座座农村旧式房子,体现湖湘文化传统的农业文明的特点;当年青石铺成的地板,一段碎石路还隐约可见;西风残照,那残缺的石板路、墙头的枯草与斑驳的老墙,渗透出一股老气横秋的景象。
一个问题萦绕在脑中,我们的十世祖先为什么姓韩?估计“韩继周”是上门女婿姓韩,或者是寄拜给姓韩的。还有一种情况,韩继周也可能是韩周两姓的组合,韩周夫妻两姓合在一起取的名。韩继周生有三子,长子周迁,次子周(  )、三子周(  ),形成磨头湾村三大家族;即整个村庄由韩纪周三个儿子的后嗣组成。
韩继周是磨头湾始迁祖,神圣家族的丰碑;为纪念韩继周,村里建立了祠堂,以韩继周所属的“一”字辈立堂号“一言堂”,以区别于田中间、山脚里;代田三村的历史源渊,为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发生土地、山林权属纠纷甚至械斗,埋下了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孔孟之乡-春秋论坛 ( 鲁ICP备06020822号-1  

GMT+8, 2024-12-13 00:47 , Processed in 0.3318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孔孟之乡-春秋论坛

© 2006-2014 SKIN BY KMZ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