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孔孟之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329|回复: 0

湖陵古城考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4 17: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2345 于 2015-12-4 17:54 编辑

  “湖陵城”与“鸡鸣台”考证
  [喜上眉梢/2012 11 16-2013 7 2]
  因为时间关系,此文暂未上传曾经实地科考的图片资料。

  湖陵城
  资料来源: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水经注(疏)》
  《资治通鉴》
  《齐乘》
  《读史方舆纪要》
  明万历版《兖州府志》
  明万历版《滕县志》
  清道光版《滕县志》
  清康熙版《鱼台志》
  民国初版《沛县志》
  1997年版《微山县志》
  宋、元、明《河渠志》
  1987年版《徐州历代战事》
  1994年版《徐州自然灾害史》
  2000年版《微山湖区史缀(三)》
  2004年版《徐州水利志》
  2004年版《徐州市地名录》
  2010年版《运河名城 济宁》
  2011年版《京杭运河 济宁段史料考》
  等等
  故乡千年一瞬中
  深情朦胧话古城
  A 湖陵城在今卫星地图上的具体位置

  湖陵城
  一座古城跨两省 , 三个旧县未均平。微山继滕享原址,沛承鱼台占多更。
  B湖陵城在明万历年间县境图上的位置


  明万历版《滕县志 县域图》对于“湖陵城”的描绘。画有一部分古城,示意占有一角。
  其中,城内的旧漕河的走向东北西南向,还是有点近似确切的,可惜没有画出“鸡鸣台”的位置,虽说“在城东北角”,在内,在外,具体何处?
  根据反清斗士/明末清初沛县邑人才子阎而梅《游湖陵城》之“春来踏雪湖陵寺”/“鸡鸣寂寞剩台”之句,明代或之前,就在鸡鸣台上已建造了一座“湖陵寺”,此湖陵寺,就在“程子庙村”东南角,或者说以漕运河道位置界分,在后城子的东南角,前城子的东北角,漕河的“北岸”上。
  古城消弥,地名长留。
  其实程子村,或者城子庙村,本来就是城子村,或者城子庙村,如程子庙村(微山县张楼乡的一村)金大定年间立碑载为“湖陵村”,后来在此立寺庙,所以兼有庙宇之谓。明碑载此地为“湖陵寺”,清康熙碑载此地为“城子庙”,解放后演为“程子庙”。史志载,西汉之湖陵,新莽之湖陆即此处。其渐消于史,当在明末清初,此处洪水泛滥,地渐低洼成湖之时。
  前程子村、前程子庙村(二者皆属今沛县龙固镇 ),前程子村、前程子庙村,也都是由“前城子”长期讹传而来。
C 湖陵城在清康熙年间县域图上的位置


  康熙年间版《鱼台县志 图经》`湖陵城与鸡鸣台的记载
  按之,根据图上方位,旧漕河的走向是近南北,“鸡鸣台”符合了在“湖陵城”东南角的记载。
  岂不知,城内旧漕河的绝对空间走向是西北东南的。
  《鱼志》的“示意方位”,按照此处,实际的西北东南的旧漕河而言,“鸡鸣台”就在“湖陵城”西北角。
  湖陵故城所在的方位常出现错乱的原因:
  此地的方位常常迷惑人的原因,就是附近河流的走向错综复杂,附近没有一条河流是绝对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几乎都是倾斜的。以河流走向为静止参照物,则对地面其他物体的方位也发生认定的错误,不仅对于古城四个角隅的位置认定错位,而且也对“鸡鸣台”相对于古城的方位认定也发生了错误。
  D湖陵城在明万历年间县境图上的位置

  
民国九年(1920年)版沛县志所载“湖陵城”的位置
  “湖陵城”在滕沛鱼三县交界处,为三县所分割,在滕县部分属于
  按:
  明/清/民国年间,至解放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土地改革前,滕县/沛县/鱼台县,在湖陵城内部是三县界交汇点,因而古城也被分割成三块,三县各占一角,鱼台县占半,滕占东北角,沛占西南角。但是湖陵城内“东南北”处的“鸡鸣台”实际上划入旧滕县,鸡鸣台所在的位置是湖陵城后城中的程子庙内,原是滕县地,连同邹县沛县其他部分村庄,1954年划入新成立的微山县,一方面“滕县”把古城一角让给了继承人“微山县”,山东省鱼台在湖陵城周围的数个村庄也划入江苏省沛县龙堌公社,即今龙固镇。
  如此,后者便拥有一多半的古城部分。所以明清至民国年间版三县旧志,无一例外的都对“湖陵城”和“鸡鸣台”做了绘图和文字记载。甚至于小有点争执的味道,如明版《滕县志》载“鸡鸣台在湖陵城东北角,理应属滕县地。”
  清代至解放后,到1979年前,滕县/鱼台县同属于山东省济宁,现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二者共同拥有一个古城。如此纷繁的历史现状,是历史上客观遗留的问题。
  这也十分严重的影响到这座古城的认定与保护。
  一座曾经十分闻名的古城,而至今天既不是县级文保单位,也不是市级文保单位,更不是省级文保单位。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古城的详细勘探,文物部门至今还没有进行过一次。大概以为二地申请上的协调问题不好解决,这涉及到两地的方方面面。
  “喜上眉梢”希望两县/两市/两省共同协商解决这个问题,立一座“二地”共同认定的文物保护碑。

  关于鸡鸣台的位置,一说在后城东北角外,一说在内。此仅为示意图,位置略有出入,有待根据考古发现继续修改之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孔孟之乡-春秋论坛 ( 鲁ICP备06020822号-1  

GMT+8, 2025-3-21 22:14 , Processed in 0.3290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孔孟之乡-春秋论坛

© 2006-2014 SKIN BY KMZ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