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儒家文化中的仲子精神
----透视中国真正的道统
北京大军智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2010年9月16日
zdjun@263.net,电话:010-63071372
一、孔子与子路的特殊关系
在孔氏教育集团中,仲由(字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最为特殊。从辈分看,孔子只比子路长9岁,子路19岁那年认识孔子,当时孔子28岁,还没开始办学。按任继愈先生的考证,孔子办学是从30岁开始的。这说明,在正式办学前,子路就是孔子的朋友或兄弟。孔子在这帮兄弟中又是大哥,又是老师。子路是孔子最早时的第一批学生,如果说在孔子办学的头几年子路与孔子还是师生关系,那么到了后来在长达四十多年时间里,他们俩已变成同事和伙伴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对合伙人。他们俩是儒家事业的共同奠基者。
孔子说过:“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1] 这句话说明,自从子路跟从孔子的那一天起,他们俩的伙伴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子路初入孔子门下并不仅仅是个学生,而是保护孔子和学校的安全。子路的到来,使孔子的学校得以顺利发展下去。子路对儒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在以后的近50年时间里,他们俩的关系更是同事和伙伴关系。子路是保证孔子事业安全发展的坚强屏障,他们俩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整个儒家教育集团主要是在一文一武的两个人操办下发展起来的。
二、子路是儒家教育集团的重要管理者
子路曾做过执掌鲁国大权的季氏家族的家宰,是鲁国著名的将军。在帮助恢复鲁君权力的过程中,他“勇隳三都”(拆掉三桓家高大的城墙),威名赫赫。因此,子路是儒家教育集团中被公认的从政资质最高的一个人。孔子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2]
在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期间,子路辞官不做,回到孔子身边。在这一期间,子路无疑是孔氏教育集团的第二号掌门人,是儒家教育集团的主要领导者和指挥者。出国后,学校发展规模一度较大,出行动辄上百辆车子,学生人数可能达到几百人,子路是这个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和教育者。他不仅是儒家教育集团的创始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夫子,教授。高柴(子羔)就是他最贴身的弟子之一。
从公元前522年孔子办学那一天起,到公元前484年孔子结束在国外的颠沛流离回到鲁国,在这将近40年的时间里,子路与孔子是最密切的师生、同事、伙伴、朋友和兄弟。子路应当说在这一期间是儒家教育集团的主要领导人,特别是子路在儒家教育集团的安全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两件情可以反映出子路在儒家教育集团中的地位。第一件是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公山不狃在费邑搞独立,派人来请孔子前去共同治理。孔子当时正处在人生不得志的时期,想施展一下才能,但子路不让去,孔子只好作罢。
《论语卷九 阳货第十七》记载了这件事:“公山弗狃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3]
第二件事是晋国贵族赵简子的家臣佛肸占据中牟,搞独立,也派人来请孔子去参与政务。孔子想去,但又被子路拦下。孔子无可奈何地说出“坚硬者磨而不薄,洁白者染而不黑,丘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的哀叹。
这件事也见于《论语?阳货第十七》:“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子路是孔子教育集团中说话算数的人,子路是儒家教育集团后期的重要管理者。在孔子教育集团中,必须有老师,有管理者和经营者,孔子不能身兼几任,很多学校的事务都需要子路协助办理,孔子需要合作者和管理者,子路其实就是这样的人物,子路的角色就象今天学校里的教务长一样。
孔子结交子路的目的还有安全。在那个世道险恶的年代,武装和力量是不可缺少的。孔子必须在武力为后盾的基础上才能从事教育事业。因此,在那个时代,所谓的教育集团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武装集团和武力集团。
这一点在后来的周游列国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儒家师徒围匡、囚蔡、困陈、险宋之时,之所以没有被当地人消灭,完全是因为他们是一伙武装的文化教育工作者,子路是为首的将领。他们靠自己的武装实力抵御了敌对势力的侵害。遗憾的是,后代人逐渐把孔子教育集团中的武学教育内容淡化了。儒学的主要内容只剩下了四书五经,同时也把子路的作用忽视了。
如果没有子路为孔子保驾护航,儒家学说是否能流传下来,儒家学派能否在社会上发生这么大的影响,都是个问题。后来墨子发扬光大了儒家的武学精神,使墨家弟子更象一支具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军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4]
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整个孔子教育集团中最特殊的一对关系。也可以说,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孔氏集团中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因而,儒家思想与子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