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律师?ffice ffice" />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条的规定,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具体来讲,律师是指这样一类专业服务提供者:他们通过入读法律院系或自修的方式修习法律专业课程,经参加全国统一的司法资格考试及格或在特定而严格的条件下经司法行政机构认可取得律师资格,经司法行政机构核发执业证书,并在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严格监管下在相应的法律执业机构——律师事务所中向社会公众提供法律服务。目前,执业律师是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最主要的法律服务的提供者。
二、律师执业应当具备何种条件?
只有经司法行政机构核发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方可在该执业证书规定的有效执业期间内,以律师的身份向公众提供法律服务。
未取得前述执业证书的人士,不得以律师的身份从事任何形式的执业行为,提供任何形式的法律服务,无论该等行为或服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
三、取得律师资格是否就意味着可以执业?
只有获得有权的司法行政机构签发的执业证书,且,该等执业证书处于有效期内,方可以合法执业。
拥有律师资格,仅是向司法行政机构申请执业证书成为律师的必要前提,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律师,并不具备执业资格。
要成为真正的执业律师还必须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品行良好,且不违反法律颁发律师执业证的禁止情形。拥有律师资格的人士,只有在满足前述条件,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四、聘请律师过程中如何查核律师是否具有执业资格?
原则上,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要求查核相关法律服务提供者是否具有执业资格:
1、要求其出示执业证书;
2、向相应律师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所在地司法行政机构求证;
3、向相应律师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所在地的律师协会求证。
在核对执业证书时,请注意核对执业证书是否有经司法行政机构每年进行的年检并加盖年检注册印章,执业证书是否有暂停执业的备注。
依据律师法,即使已取得执业证书,如该证书未经每年由司法行政机构负责的年检注册,或因执业违规而被中止或终止执业资格的,同样会导致执业律师的执业资格的中止或终止。
五、律师可以提供什么法律服务?
依据我国《律师法》的规定,律师可以从事的法律事务是很广泛的,几乎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部分,具体包括如下:
1、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聘请,担任法律顾问;
2、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3、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聘请,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4、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5、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6、接受非诉讼法律事务当事人的委托,提供法律服务;
7、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依据一般之经验,在如下情况下,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应有相应的必要性:
1、当事人缺乏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
2、当事人对于自己是否拥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合理的判断;
3、对方当事人已聘请有律师,使得己方和对方之间的法律地位和信息交流非常不对称,有可能导致己方在相应的法律问题处理上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
|